据考证,我国对灵芝的认识与利用,最早应始于荛(公元前2100年),距今4000年的历史。春秋战国时期。周朝《列子·汤问》中就有“朽壤之上,有菌芝者”的论述,这是世界上的菇类也包括灵芝的最早记载。最早的药学著作对灵芝记载较为详细的古籍是东汉时期成书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约见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。此书收载365种药品,并将所载药品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,上药“主养命以应天,无毒,多服、久服不伤人”,皆为有效、无毒者。灵芝(赤芝、青芝、黄芝、白芝、黑芝、紫芝)皆被列为上品。
该书详细地描述了此六类灵芝的药性、气味和主治。指出:“苦,平,无毒”,主治“胸中结”,“益心气,补中,增智慧,不忘”;
【现代学者探讨“六芝”的实质】古人所谓“芝类”常泛指菇类,并不一定都是灵芝。20世纪90年代,菌物学家赵继鼎等人采用现代真菌类生物分类系统对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所述“六芝”作了一些对比研究,结果指出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所述的“六芝”并非都是灵芝。
青芝:应与云芝相似,而云芝并非灵芝属真菌。
赤芝:应为灵芝或是松杉灵芝。
黄芝:推测黄芝是硫磺菌。
白芝:从《抱补子》中描述其“白者截肪”的特征看,可能是苦白蹄(又称药用层孔菌,药用拟层孔菌)。
黑芝:其特征为“黑者如泽漆”,与其相对应的种类可能是假芝,又称乌芝。
紫芝:应是紫灵芝。